导读:古代文学家中那些诗人是穷而后工 lyg5240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哇哈哈牛奶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22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86....
古代文学家中那些诗人是穷而后工
lyg5240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哇哈哈牛奶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22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86.4%
从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李杜”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穷而后工”的影子.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而这实际上又与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理论是极为相似的.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残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5]这里钟嵘从景物气候和个人的经历两方面解释诗歌产生的原因,而强调的仍是个人遭遇的不平,个人的“怨”、“穷贱”,不平遭遇的“感荡心灵”,实际上仍然是“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范畴.但是这仍不是这种理论的源头.
有许多学者已经指出,这种理论的源头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6]有人认为应当将“发愤著书”说与“穷而后工”说区别对待.[7]但笔者认为“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还是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的,“发愤”的前提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痛苦的人生遭遇.这难道不是“穷”吗?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发愤著书”是有意为之;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式的创作无意一些,自然一些,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里也有“有意为之”的成分.
《孟子·告子下》“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孟子的说法是从非常宽泛的意义讲了人之所以成就大事必先经受一番磨难,基本上属于“逆境出人才”之类的道理.但是放到文学上也是可以讲得通的.追溯“穷而后工”说的远祖,有人认为应该追溯到《易》来,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的几句话,如“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都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易之忧患”、“易为忧患之书”,这是汉以来的历代易学家所共持的说法.这几句话欧阳修在《居士外集》卷十《经旨·易或问》中都引用过,并且明确的指出为“圣人之言”.由此断定,欧阳修既然肯定这是圣人之言,自然也就认同“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当然可以认定《易》是“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理论的源头远祖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4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古代文学家中那些诗人是穷而后工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