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操作步骤/方法1(一)而2连词3代词4通假字5固定结构6(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7(2)而后:才方才。8(3)既而:不久一会儿。9(二)何10疑问代词11副词12固定结构13(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14(2)无何:不久没多久。15(三)乃16副词垍17代词垍18固定结构19(四)以20介词21连词(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22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
操作步骤/方法
1
(一)而
2
连词
3
代词
4
通假字
5
固定结构
6
(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7
(2)而后:才方才。
8
(3)既而:不久一会儿。
9
(二)何
10
疑问代词
11
副词
12
固定结构
13
(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14
(2)无何:不久没多久。
15
(三)乃
16
副词垍
17
代词垍
18
固定结构
19
(四)以
20
介词
21
连词(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
22
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例:固以怪之。
23
动词,“任用认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
24
副词,“已经”(时间副词)。例:日以尽矣。
25
名词,“缘由,原因”。例:良有以也。
26
固定结构
27
(1)以为:a.认为;b.把……当作把……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8
(2)以是/是以,“因此”。例:余是以记之。
29
(3)“有以”和“无以”,译为“有什么办法用来……”和“没什么办法用来……”
30
(五)且
31
连词
32
副词:标志:主语+且+谓语。垍
33
固定结构垍
34
(六)若
35
代词
36
连词
37
助词:若+形容词/副词,译为“……的样子;的;地”。(不常见的用法)
38
动词垍
39
固定结构
40
(七)所
41
助词
42
名词,译为“处所地方”。例: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过。
43
【数词+所】表约数,译为“上下左右”。例: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垍
44
固定结构
45
(八)为①读wéi(第二声)时
46
动词垍
47
介词:表被动,译为“被”。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48
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的末尾,表反诘语气,译为“呢吗”垍
49
(九)之垍
50
代词【动词+之】垍
51
助词垍
52
(1)作结构助词垍
53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去掉“之”后句意无变化。
54
(3)宾语前置标志。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不译。
55
(4)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中心语(名词)+之+定语+者(可省略)】垍
56
(5)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译。【时间副词/不及物动词+之】例:顷之,烟炎张天。
57
(6)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补语示范:这花美极了。“极了”就是补语。)
58
动词:译为“到……去”。【之+地点名词】例:杳不知其所之也。
59
(十)焉垍
60
代词
61
语气助词(句子成分完整)
62
兼词:等同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在其中从这里在那里从这里)
63
(十一)其
64
代词
65
语气副词
66
(1)反问语气,译为“怎么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
67
(2)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垍
68
(3)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还是一定(要)”。
69
连词
70
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1
固定结构
72
(十二)乎垍
73
句末语气助词
74
介词: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比对对于于”。【乎+名词/代词】
75
(十三)因
76
介词,可根据语境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通过,经由;因为,由于”。
77
连词
78
(1)表承接,译为“于是就便”。例:秦军解(通“懈”),因大破之。
79
(2)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
80
动词,译为“沿袭”。【因+名词,构成动宾关系】
81
名词,译为“机会”。例:于今无会因。(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82
(十四)则垍
83
连词
84
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垍
85
名词:译为“法则准则榜样”。
86
动词:译为“效法”。
87
(十五)与
88
介词
89
连词,译为“和同跟”。【与+名词/名词性短语】
90
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通“欤”。例:无乃尔是过与。
91
动词,可译为“结交;亲附;同意;援助;参加;等待;给予”。
92
(十六)者
93
助词垍
94
(1)指人事物时地等,构成“者”字结构,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2)【数词+者】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例:或异于二者为之。
95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例:言之,貌若甚戚者。垍
96
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为“呢”。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97
(十七)也
98
句末语气词
99
句中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00
(十八)于
101
介词
102
(1)译为“在,从,到”。例:乃设九宾礼于庭。
103
(2)译为“在……方面;从……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4
(3)译为“由于”。例:业精于勤,荒于嬉。
105
(4)译为“向,对,对于”。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06
(5)译为“被”。【表被动:(见)+动词+于】例: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7
固定结构:于是
108
2虚词和实词有什么区别垍
109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110
而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END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