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
优化策略SEO

您的位置:主页 > 营销知识 > 优化策略 > 如何有效提升微信公众号关注率

如何有效提升微信公众号关注率

上海网站建设公司建站资讯2017-09-05

一个很白痴的问题:

想要涨粉涨粉,最基本的是什么?

就是让新用户关注关注!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题刷遍朋友圈:《XXX一篇文章涨粉50000》、《XXXX一个月4篇文章新增10W+粉丝》。

感觉世界一片大好!

然后事实却是,这样的案例只有那仅仅的1%,而99%的公众号却是,微信图文打开率越来越低,涨粉越来越少, 哪怕辛辛苦苦把阅读量做起来,可是用户看了就是不关注。

不关注何来涨粉?

这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那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升公众号用户关注率,让更多的用户在看完文章后会关注你?

毕竟,好不容易做起来阅读量,用户看完后却不关注,这太可惜了。

在这之前,有一点我们一定一定要注意:新关注都是针对外部用户的。

新关注一定是来自还没有关注你公众号的人,而不是已经关注了的人。这是本质的区别,我们要让那些看文章时还没关注的人关注我们。

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让我们的文章被分享出去,只有这样外部用户才能看到我们的文章,才会有之后的关注。

举个例子。

你的公众号有50000粉丝,头条阅读量平均有20000,文章阅读率高达40%。而其中如果外部用户头条阅读只有100,你觉得能够带来几个新关注?

那么,只有“已经关注的人”把文章分享出去了,让更多的“还没关注的人”看到,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经关注的人”为什么分享你的文章?

这就要用到《疯传》 、《社交比》里面重点提到,很多互联网大V大IP都在用的“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这个概念木木老贼之前讲到过,简单地,我们在微信上转发分享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包装和完善我们自己,塑造个人形象或巩固社交地位。

再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会无意识或有意识进行“自我分享”,基本上,能够进行自我塑造的内容都是社交货币,它是一种可以诱发传播的工具,它会极大的促使用户的转发分享。

大伙都需要自我形象塑造,那就需要分享与表达,所以就迫切的需要可以“自我塑造”的社交货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给他们。

这个社交货币主要包括:

● 为用户提供谈资:

你的内容能给用户提供谈资吗?比如:

《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

《斜杠女孩!22岁创业,28岁两登福布斯,10年内打造硅谷一线基金》

《央视春晚拒绝了六小龄童,猴王再现却看哭了无数人…》

● 帮助用户表达想法:

你的内容能帮用户说出了内心想说的话吗?特别是他们想说又因为种种原因说不出来的?比如:

《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女生最反感男生发什么朋友圈?》

《早知道分手这么爽,我早就分手了!》

● 帮助用户塑造/巩固形象:

你的内容能帮用户塑造/强化他们想要的形象吗?比如:

《总有人问我当护士怎么样》

《丰富自己,是单身阶段的头等大事》

《广告圈也有鄙视链,挣扎在底端竟是文案……我不服!》

● 满足用户帮助他人的需求:

你的内容能够让用户分享出去能帮助自己的朋友吗?比如:

《厉害!一枚贴纸可以守护女性人身安全原来是这样做到的》

《三大运营商宣布,9月1日起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新鲜出炉!除夕微信红包详细攻略(内含时刻表)》

● 促进社会比较/满足用户攀比心理:

你的内容能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更有深度?更有逼格?更有钱?......比如:

《5个决定创业成败的基本问题,却只有1%的创业者知道》

《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I短期内不会超越人类》

《世界500强独占115席!中国企业离伟大还有多远?》

要是你的内容能够提供足够的社交货币(提供谈资、帮助别人、展示形象、帮助表达、促进比较),那就能大大提高转发分享的几率。

不过,万事并没有绝对的。

不是你给用户提供了足够的社交货币,他们就一定会转发分享。

在《为什么我们写的垂直干货内容就是没人转发?》一文里我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

有点跑题了,不管怎么说,虽然现在社交货币的功效在减弱,但有社交货币能够更有效的刺激用户转发,好的社交货币依旧是病毒式传播,现在所有爆火的内容都有社交货币属性。

好了,解决了文章分享的问题后,很多“还没关注的人”就看到了我们的文章,那下一个问题就接踵而至了:

这些还没关注的人在浏览文章时为什么要关注你呢?有没有方法提升这个关注率?

有方法!

下面木木老贼就分享一些在提升公众号关注率方面的思考,跟大家交流一下。

这里内容本身要过硬这个点就不说了,这是提升公众号关注率的关键,它是一切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就一一阐述提升的方法。

1、 制造滑梯效应

一个新读者在阅读我们文章的时候,虽然任何时候的一个点都可能触发关注的欲望,但往往关注行为都是发生在读者阅读完成之后。

中途就终止阅读还选择关注的情况少一又少,所以当新读者过来,我们首先就是要减少读者中途关闭文章的情况,最大化提高读者读完整篇文章的可能。

那什么叫制造“滑梯效应”呢?

就是我们文案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了让读者马上开始阅读文案直至读完最后一句话。

这就像是游乐场的滑梯游戏,从滑梯上滑下来。即便是抓住扶手,也无济于事,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当你向下滑的时候,动能就开始产生了。

尽管你竭尽全力来阻止自己下滑,但还是无休止地滑下去。

这就是我们的文章必须要达到的效果,文案里所有的元素都必须产生滑梯效应,让你的读者无法停止地阅读文案,就像从滑梯上滑下来一样。

比如我们可以:

● 开头就让读者产生兴趣,第一句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去读第二句话。第二句话的目的是让读者阅读第三句话......以此类推。

● 多使用短句,叙述紧凑,让读者保持意犹未尽的状态,这样能产生不错的张力。

● 在一个段落结尾,用一个非常短的句子,诱导读者继续读下去。比如“下面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

● 让你的读者不断说“是”,让他们在阅读你的文章时与你产生共鸣。

● 提前构建文章的逻辑顺序下来,让你的读者总能在下一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具体可以查看《这些文案技巧,都是一个在中央情报局待过的传奇人物告诉我的》一文。

2、头部引导关注

大家知道,公众号图文顶部的蓝色公众号名可以直接点击关注公众号,这也是目前新用户关注公众号的一个重要途径。

虽然现在很多公众号都已经没有在这里做关注引导了,我自己也没放,但不可否认,放与不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少数新读者会特别想关注你,而大多数读者都是处在一种可关注可不关注的状态,这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就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比如,你可以非常简单粗暴的来引导关注:

你也可以用一句很有特色、有调性、跟自己公号相关的话来引导(划分群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你还可以不直接引导关注,而是一开始就来个强有力的“定位”,给读者一个关注你的理由:

3、强化公众号推荐语

我们一般都会在图文里给读者一段公众号的推荐语,或者叫公众号属性的介绍。

这也是提高公众号关注率的一个关键项。

读者关注一个公众号不止是为了看你这一篇文章,而是希望之后能持续在你这里看某一类文章,而这个你得自己告诉他,不要让用户猜你会提供哪些内容。

因为大多数公众号知名度不是很高,读者一篇文章读完可能都不知道你是干嘛的,之后会干嘛,那么他对你就是未知的。

而我们人这种物种,往往对于“未知事物”是普遍拒绝的。如果你不能给他一个明确的预期,那么他就很难选择关注你。

所以说,我们需要强化公众号推荐语,告诉读者我们是干什么的、在解决什么问题、风格调性是什么样的、主要针对什么人群、优势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背书等等。

比如,我们可以更有调性的概括自己:

也可以直接告诉读者我们是干嘛的,聚焦哪几个板块(直接告诉用户什么时候推文也是让用户预期更明确):

还可以直接圈定人群,强化自己的优势:

4、关注二维码加一句话引导

有时候,用户“最终的决策”与“开始行动”之间,就差一个“引导”。这个时候,多一根稻草就会压倒用户的一切反抗。

比如,我们在逛街买衣服时,走到一家店门口,准备进去看看又迟疑的时候,很多店主会主动说:“美女/帅哥,进来看看吧,我们店里balabalabala.....”

结果我们就乖乖进去了。

而要是没有这样一个引导,估计很多人也就不会选择进去了,这个客户你也就流失了。

公众号文章底部或头部的关注二维码(大多放底部,少数会放在头部)也是一样,附带一句引导关注的话比简单放一个关注二维码要好太多,行为指引更明显。

比如可以根据自己风格及调性设置引导语:

还可以像杜蕾斯,它做得更有意思,就是根据每个文章类别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二维码关注提示语,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了。我这里摘抄了一些:

扫一扫,在这里遇上爱情

七十岁还有性生活的人都关注了杜蕾斯

扫一扫,更文艺

扫过的人都收获了性福

扫一扫,拥抱更多小确xing

扫一扫,还能学到更多

5、关键词回复/准备一些”小礼物”

这个方法是用得非常多的,就是让读者看完文章在后台回复对应关键词,获取提前设置好的东西。

如果你给予的东西确实是读者非常需要的,不仅不会受到读者的抵触,还会大大增加读者对于公众号的好感度。

比如回复关键词可以获得答案;

比如可以像罗辑思维之前那种每天语音并推荐一篇文章;

比如可以给读者准备一些资料包/工具包/优惠包。

另外,我们在文章还可以给读者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书籍、红包口令、特权服务、会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读者的好感度。

6、增加更多互动

我们常说要让公众号更受青睐,那除了优质内容之外,还需要更加看重用户互动。这对于公众号的可识别度以及留住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说,咪蒙结尾处有各种内容征集、新世相有晚祷时刻、槽边往事有禅定时刻、深夜发媸有话题讨论、黑马公社有上期精彩评论、蝉创意有各种无节操投票......

这都是这些大号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小互动,与自己的定位或业务相匹配,也是用户喜欢的。

现在公众号用得最多的互动形式应该就是话题互动了。

此外,互动还可以有:

可以在图文结尾处每天一句走心的话/小思考(比如我自己直接单独开了《贼说》新栏目);

可以每天回答一个粉丝问得最多的问题;

可以每天一个谜语/提问/猜图等问题类互动,第二天公布;

可以底部征集一下读者故事,然后发布;

甚至你都可以每天推荐一个核心粉丝个人微信。

......

这些方法我向很多人都推荐过,不仅提高活跃度,还能增加粉丝关注的可能。

甚至有的公众号每天底部的互动反而成了亮点,粉丝每天都要专门来看。

7、底部文章标签

这个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在图文底部以图片/标题/标签云的形式推荐更多优质文章。

比如新榜会推荐热文:

比如我自己图文底部也会随机推荐之前的文章,时间充足的时候我会一个个挑与该图文最相关的文章进行推荐:

这个方法能够让读者阅读到更多有帮助的内容,也能让读者很快对你的公众号有一个内容质量以及内容方向的判断。

当然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会无形中让读者觉得至少我们这个号的内容丰富度还不错。

现在微信开放每个公众号的图文链接能力后,我们都可以这么做。

8、增加一些不同

现在公众号运营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不仅仅是类别的同质化、还有选题的同质化、乃至内容的同质化。

一个差不多的公众号,一篇差不多的文章,读者会什么选择关注我们,而不是关注别人呢?

你需要给他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这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为公众号增加一些不同,为这篇文章增加一些不同,最好是超出预期的不同,体验起来更加满意。

比如排版,我们可以更好的设计图文的排版,让读者阅读体验比别人更好;

比如我们可以为读者把每篇文章做成思维导图,这也是好的不同;

比如每篇文章除了文字,还都附带录音/视频;

比如提供给读者文中提到的资源,让他们读完还有个小惊喜;

再比如旁门左道这个提供PPT干货的公众号,每次他都会把案例用PPT做好分享给大家。

......

最后,我们为读者做得越多,相应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支持越多,这是相互的,而且是正向的。

另外,还有一个与其他公众号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你的风格,或者说公众号的人格化属性。

现在的读者关注一个公众号,除了内容对口,还要是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就像结交朋友一样,他们会找自己谈得来的人。

我见过很多公众号,其实内容并不怎么样,但是人格化非常明显,获得了很多粉丝的青睐。

总而言之,我们在公众号里面一定要加入更具风格和特色的元素。在固有板块下,有自己的特色,差异化特征越明显越好。

9、核心亮点显现化

碎片化阅读时代,用户注意力总是没那么集中,读者更多的是扫描式快速阅读或者跳跃式阅读,这个时候,我们文章中的很多关键部分很可能被直接忽视掉。

特别是长图文,读者很难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读完,漏掉一些关键信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肯定是影响用户关注率的。

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人人都能轻松搞定。

就是把你图文中的核心部分重点标注出来,可以加粗,可以加颜色,可以加下划线等等。

一方面让读者能够轻松看到,另一方面强化突出这些核心亮点。

比如你的核心观点、重点关键词,再比如触动情绪引起共鸣的地方,还有关键反差冲突部分等等都可以进行标注,让亮点显现化。

这样,就算读者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轻松get到我们文章中的重点信息,不至于一篇文章读完都没什么记忆点,导致没有关注。

10、认真用力结尾

尽管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的任何一个点都可能触动他是否关注你的公众号,但是结尾一直都是重点之处。

如果一个读者从头看到了图文结尾处,那最后关注的可能性就已经大大提高了。这个时候,如果烂尾了,那就只能说“掉得大”。

关于结尾,这里也有几个建议:

可以总结全文,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帮助读者理清思路;

可以再次强调观点,升华主题,让用户牢牢get你的点;

可以直接甩鸡汤,就是要赤裸裸地打动你;

可以制造金句或引用名言,逼格立马提升,这也会刺激读者分享;

也可以针对性抛出一个话题,引发讨论;

总之,就算想不到好的结尾,也不要用一堆无关的废话,哪怕是用一个 END 也比烂尾强。

以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当然,这些思考我也在努力学习与做好中,希望你比我做得更好。


TAG如何,有效,提升,微信,公众,关注率,一个,白痴,问题,想要,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制作,上海APP开发

最新案例

最热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网站关键词

上海云轩网络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8 http://www.lvon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4049216号